EP212 「對你不再有感覺」才是上策
以惡制惡的報復,只會釋放你內心的惡魔,這惡魔一旦放出來,就不可能收回和控制,於是你成為情緒的奴隸,最終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,這代價划不來。
恨意源於「在乎」。你太在乎他,這等於你將自我的一部分價值交付給了對方,賦予了他傷害你的能力。
EP212 「對你不再有感覺」才是上策
以惡制惡的報復,只會釋放你內心的惡魔,這惡魔一旦放出來,就不可能收回和控制,於是你成為情緒的奴隸,最終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,這代價划不來。
恨意源於「在乎」。你太在乎他,這等於你將自我的一部分價值交付給了對方,賦予了他傷害你的能力。
EP211 知道自己「不知道」是一生的功課
有沒有發現,身邊總有人稍微會了一點,就開始當專家了?到處批評,彷彿他自己就是業界權威。
最大的無知就是「以為自己知道」。為什麼最容易翻車不是新手反而是老手?就是因為那股「我超懂」的自大心作祟!
EP209 轉念
小時候,我讀這則老婆婆的寓言故事,只覺得有趣。年紀長了才發現,這故事含金量極高。
老婆婆為賣傘、賣布鞋的兩個女兒日夜操心。晴天愁傘賣不出,雨天愁布鞋賣不出,每天愁眉苦臉。某天,老和尚見到她的狀況,就跟他說:晴天,大女兒的生意好。雨天,小女兒生意好,等於天天都賺錢。老婆婆的焦慮立馬煙消雲散,笑顏常開。
EP207 不改變別人
當你對不認同的人事物產生「厭惡」時,其實你已踏入共業的泥沼,這也是能量內耗。例如總愛批評看不順眼的事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線與屬性,你用不著去干預,當你介入了,你的潛意識會為此揹負更多的負能量,承擔原本不屬於你的因果。
EP205 太超過就會變災難
任何優良的品格,都需要一股相對的力量來「制衡」,否則就成了負能量。
清高若無寬容,成了孤傲。善良沒帶鋒芒,就會被人欺負。仁慈若乏果斷,即成軟弱。強大,必須伴隨敬畏,才不會變成暴力。富有,更需節儉為基,否則必然奢靡浪費。尊貴需要謙卑,才不會傲慢。
EP204 放心躺平
我們的身心健康,常在「他人眼光」的壓力下悄悄耗損。
你是否曾為了證明自己「夠努力」,而壓抑了想休息的渴望?明明工作得不開心,想離職、只想待在家,卻又害怕被貼上「怕吃苦」的標籤?
EP200 避禍捷徑:好好說話
許多人誤以為善行就是去幫助別人、去捐錢、去放生,其實都不是,行善的最基礎是「好好說話」。
如果你一邊行善,一邊卻在網上或日常中用高高在上的姿態批評、指責他人或社會,你的修行就走偏了,你做的那些善事就變成了儀式,而不是善事。
EP199 學會藏
人要學會藏,藏是給自己留空間,藏是給自己留退路,藏是一種自我保護。
當你不懂得藏,你講出來之後,傷害你的機會就來了。人與人之間,很容易對「身邊的優越」產生比較心。
EP197 快樂的秘訣:少一點「應該」
你痛苦的根源是什麼?答案很簡單:就是你有太多的「應該」。
他「應該」說謝謝,他「應該」要懂我, 天氣「應該」放晴,事情「應該」照我的意思發展⋯⋯但憑什麼呢?宇宙沒有義務要滿足你的任何一種期待。
P196 我們都正享受著福報
曾經,我以為所謂的「福報」就是金錢或名聲。
直到某天醒來,陽光灑在臉上,我清楚聽見鳥鳴,摸了摸自己,渾身安好,沒有一絲不適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,福報不等於錢。
EP195 你的爽,其實是你內心的傷
當我們看到有人「替天行道」而感到一絲快意時,那份「爽」的感受,其實藏著更深的訊息。
它不見得是正義的勝利,而更像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份長期被壓抑、不被看見的委屈,找到了一個「代理人」幫我們吶喊。
EP193 小心「福德破口」就在你眼前
你真的不聊他人的是非嗎?別急著回答。請回想,當你在網路上對陌生人的私生活留下評論時,那是什麼?
最大的福德破口,不在面對面的閒聊中,而在你滑手機的指尖。